體制鎖死了台灣經濟
在二十年前,台灣解構了黨國體制,今天必須開始解構「中央用補助控制地方、地方以選票挾持中央,中央有權無責、地方有責無權」的中央/地方體制,以十年為期。這任務包括了大幅縮減行政層級、大量縮編那超過美國、中國的中央部會數量。財稅結構上,應該大幅回歸地方政府,配以大尺度的政策鬆綁。有財稅專家會說,那樣台北就會肥死,台東就會瘦死,但我覺得那是不敢開放現代金融工具之下的無謂擔憂。例如,可以仿效現代「國家主權投資基金」,成立「城市投資基金」,並立法要求六都的「城市投資基金」投資落後城市。我相信,由富裕的台北市成立一個國際開放式的「台北基金」來投資台東,其效能及結果,會遠超過由中央來認養補助台東。
把概念再往下延伸,香港因為沒有「中央/地方」的扞格,實現了交通上的「八達通」,一卡走遍香港。台灣有那麼大嗎?需要台北、台中、高雄各搞各的交通卡嗎?台北市的悠遊卡既然已經卓然有成,何妨將「台北市」捷運公司的股權開放,用真正現代企業的規制,開放台中市、高雄市投資入股?台北市悠遊卡現在可以在「台北市領土主權」的範圍內坐火車,但是火車開出了台北領土就不能用了。這些都是笑話,在中央/地方的體制作祟下,台灣已經錯過了足以傲視世界的「一國一卡」機遇,也錯過了利用現代企業機制創造經濟價值以緩和「中央/地方財政劃撥」的財務負擔。
──摘自「與中國無關」,誠品3月選書